一、行业概况
热塑性弹性体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冰箱制造、交通运输、土木建筑、鞋类、合成革、织物、机电、石油化工、矿山机械、航空、医疗、农业等许多领域,具有其它塑料材料所无法比拟的强度高、韧性好、耐磨、耐高温、耐寒、耐油、耐水、耐老化、耐气候等特性,同时具有高防水性、透湿性、防风、防寒、抗菌、防霉、保暖、抗紫外线以及能量释放等许多独特的功能。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和环保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相对不平衡。欧美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产业相对成熟,占据着行业中高端市场;在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由于产业转移,该地区的运动鞋、汽车、机械等行业的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世界的加工厂,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由于在鞋材、胶辊、滚轮、管材、胶黏剂、合成革、熔纺氨纶、薄膜等领域的巨大应用市场,国内生产的原材料主要为中低端产品,用于胶黏剂、熔纺氨纶、薄膜等领域的高端产品质量较差且不稳定,主要依靠欧、美进口。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行业的主管部门是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本行业的自律性协会组织为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是由全国从事聚氨酯行业的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单位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全国性行业组织,业务上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指导;协会为企业、行业和政府决策服务,促进企业之间的横向联系、协作,组织行业信息交流和技术交流活动,积极发展与国外同行业组织的业务联系,开展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活动。
近年来,以聚氨酯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在工业生产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我国对加快聚氨酯等新型材料的研发及应用十分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聚氨酯新型材料的优惠扶持政策,为我国聚氨酯材料生产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带来了巨大机遇,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行业规模
1、塑料加工行业市场规模
塑料加工业是以制品加工为核心,为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航空航天以及高科技领域提供重要产品和配件、特种材料的基础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出产业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塑料制品出口数量从2012年出口851.33万吨,出口金额3,156,517万美元增长至2013年出口896.47万吨,出口金额3,529,316万美元,增值率分别为5.30%和11.81%。初级形态的塑料产量从2012年5,330.92万吨增长至2013年5,836.70万吨,增长率为9.49%。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2011-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产量年均增长12%左右;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左右;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年均增长18%左右;继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大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出口份额,继续保持出口贸易年均增长9%左右。
2、橡胶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是世界橡胶消费大国,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橡胶市场消费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目前已超过美国、日本、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橡胶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轮胎供应国。2002-2012年,我国橡胶消费量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天然橡胶方面,从2001年起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天然橡胶产量72万吨,进口天然橡胶量达281万吨,我国天然橡胶消耗量逐年增长,目前年消费量已超过300万吨,预计2015年将超过350万吨。合成橡胶方面,我国合成橡胶产业快速发展,2010年产量接近300万吨,到2011年底我国合成橡胶产能达380万吨。
橡胶工业产值方面,2011年我国橡胶行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794.4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781.75亿元,实现利税149.12亿元。2012年我国橡胶行业完成现价工业产值3489.00亿元,同比增长24.86%,实现销售收入3177.59亿元,同比增长14.23%,实现利税224.32亿元,同比增长50.43%。
3、聚氨酯材料行业市场规模
截至“十一五”期末,我国从总量上已经成为聚氨酯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但人均消费量仍然偏低,我国聚氨酯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全球聚氨酯工业处于发展中阶段,我国聚氨酯市场已经成为全球聚氨酯市场增长的推动力。
根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十一五”发展规划》建议,聚氨酯消费量目标到2010年达到400-500万吨,而实际上2010年底我国聚氨酯消费量已达600万吨。
根据《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计2015年我国聚氨酯弹性体需求量将达到110-120万吨,其中弹性体(包括CPU、TPU、防水铺装材料)达到70-80万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工艺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将得到提升,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
三、行业基本风险
1、原材料供应风险
由于热塑性弹性体的原材料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和资金壁垒,市场集中度较高,目前热塑性弹性体原料生产主要集中在国外少数几家企业,国内能够掌握其原材料MDI核心制备技术的只有万华化学一家。因此,在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技术方面,国内企业普遍存在对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依赖程度较高的风险。
2、资金风险
由于热塑性弹性体制备原材料成本较高,且主要依赖于石化类基础化工材料,其市场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有关,因此原油价格的攀升导致生产所需原材料的上涨,进而拉升了原材料的价格,从而影响了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行业的盈利能力。同时企业日常运营当中亦需要较大量的资金,因此企业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风险。
3、人才流失风险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制备行业的从业人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专业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才能够成为具有材料制备能力的人才,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以及管理层人员均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同时拥有足够的技术储备以及企业运营能力。随着行业的不断细分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行业对人才的争夺继续加剧,因此企业将面临核心技术和人才流失的风险。
四、行业竞争格局
热塑性弹性体材料行业竞争格局从区域上可划分为三部分:国外、中国台湾地区及中国大陆地区。在中国市场,热塑性弹性体行业的中高端市场主要由台湾地区及欧美企业所占据。台湾地区及国外热塑性弹性体企业具有超过30年的发展历史,经验丰富,所以在中国热塑性弹性体行业的市场地位十分重要。由于台湾及国外企业技术较为成熟,产品性能稳定,所以,台湾地区及国外企业主要占据中高端市场。
国外企业多为多元化产品生产商,产品涉及聚氨酯产业链多个环节。巴斯夫提供TPU上游原料如MDI、多元醇等基础化工材料,同时也生产TPU粒子,并在TPU粒子基础上生产TPU薄膜产品。拜耳材料科技公司的TPU薄膜主要是由其北美材料公司生产的Dureflex系列产品,拜耳材料也生产其他聚氨酯产品。所以,国外企业的产品种类较多,TPU薄膜是多种材料产品中之一,产品结构综合性较强。
台湾企业的产品结构多为TPU薄膜与其他塑料制品构成公司主营产品。台湾地区企业产品主要集中在气动管、鞋材、粘合剂等市场。台湾鼎基化学除生产TPU薄膜外,还生产TPU密封件、气动管、传送带等相关TPU产品。台湾高鼎化学生产TPU粒子,并延伸TPU粒子生产线至TPU薄膜。
由于中国TPU企业起步较晚,主要针对于中国中低端TPU薄膜市场,同时TPU薄膜生产的技术及生产经验门槛较高,所以造成现阶段中国专业TPU薄膜生产企业数量较少,行业集中度高。中国TPU薄膜生产商专业化程度最高。明显的特点是所生产的TPU薄膜种类多,覆盖TPU薄膜市场范围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