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内饰行业的市场格局大调整酝酿已久!近日,伴随行业老大江森自控发布声明称,旗下汽车座椅和内饰业务将剥离,成为独立运营的新公司,这一大调整显然已经步入纵深阶段。
2005年,全球十大汽车内饰供应商排名,为:SAS索爱斯汽车公司、伟世通、江森自控、佛吉亚、柯林—艾克曼、李尔、麦格纳子公司英提尔、康奈克、安通林、萨玛派格。历经十年再看:江森自控近两年陆续剥离内饰业务;伟世通和麦格纳已经或正在出售旗下的内饰板块;柯林—艾克曼早在2007年就已倒闭;索爱斯、萨玛派格、康奈克已很少见于报端。
当然,整个汽车内饰行业的市场需求仍在。从各企业战略上看,安通林称霸行业的步伐正在加快,佛吉亚因北美和亚洲地区的增长实力很强,李尔稳定扩张并进一步巩固其在内饰及座椅行业的地位。由此可见,未来全球汽车内饰巨头会变得“少而更强”,佛吉亚、李尔、安通林的实力会越来越强,丰田纺织等日韩企业排名有望推进,中国华域汽车旗下的延峰汽车内饰系统有限公司进入全球排名前列也不是没有可能。
汽车内饰已不是欧美企业推崇的朝阳产业
江森自控剥离汽车业务令人震惊,毕竟它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汽车内饰部件和座椅的独立供应商。但近年来,江森自控逐步将资金投入并用于发展建筑设施效益和能源动力两大业务上也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江森自控能源动力板块展出了动力电池、启停系统等能源动力方面的多款产品及解决方案。这些决定都限制了其主业汽车内饰业务单元的战略投资能力。
江森自控为什么这么做?其CEO Alex Molinaroli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汽车周期性明显和汽车座椅投资大两大理由。江森自控RE-CARO汽车座椅对外传播高级经理高慧敏在接受采访时说:“因OEM定制及产品体积大等特性,一是需要内饰件供应商靠近整车企业建厂,提供JIT(零库存)交付;二是研发开模投入大、设备投资要求高。一般来说,内饰产品前期投资大,但收益慢且利润比较低。”她告诉记者,智能、无人驾驶等趋势的到来给内饰零部件供应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这需要持续、大量的前瞻技术创新投资来支持,才能保持江森自控的领先地位。“目前,内饰行业每年的开发费用大概约占总营收的3%,但利润也仅有3%。而电控行业如电装、德尔福,博世等企业的开发费和利润均接近10%。利润低且回收慢是汽车内饰行业的特点。”
丰田纺织中国副总经理庄志强告诉记者。在“互联网+”、汽车电子快速发展的今天,一向注重投资回报的欧美企业觉得这样继续做下去比较辛苦,江森自控、伟世通及麦格纳等欧美大企业剥离或出售内饰板块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在盈利能力较强、市场占有率较高、技术有优势的情况,江森自控剥离汽车业务板块,其回报率显然更高,而且这样就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未来发展战略当中。
由此看来,汽车内饰已不是欧美企业眼中的朝阳产业,它们纷纷调整战略,寻求其他发展机遇。据悉,麦格纳创始人在进入汽车零部件行业之后一直想要造车,但始终未能如愿。近年来,麦格纳出售内饰业务,腾出资源专心发展电子、动力总成及电池等主力业务,也许在未来新能源汽车时代,麦格纳造车也不是梦。伟世通目前将重点放在附加值较高的汽车电子和空调业务上,并不断收购其他企业的类似业务,以增加麦格纳在该领域的竞争力。
自主内饰企业可趁机进入
“汽车内饰比汽车座椅的利润更低,江森配套吉利、奇瑞的利润是比较低的,如此附加值低的产品,欧美大型零部件企业一般都是不愿做的。”庄志强告诉记者,“未来汽车内饰产品可能都是一些自主品牌企业来做。但如果大企业抛售或剥离过猛,接盘的企业技术能力未及时跟上,这也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
江森自控剥离座椅业务之后,不可否认的是汽车座椅市场格局会发生改变。无论从全球还是中国来看,对于其他座椅企业肯定是利大于弊 的。独立上市的新公司品牌重塑将需要一定时间,这将有利于日韩座椅企业趁机拓展欧美及中国业务,也为中国内饰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最好时机。
目前我国汽车内饰企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了一大批如延锋、常熟汽车饰件、旭阳集团、金兴汽车内饰、宁波双林等汽车内饰制造企业。特别是华域汽车旗下的延锋内饰系统有限公司目前在中国座椅市场的扩张“很夸张”。在江森技术的支持下,延锋已经在中国大陆布局了31个生产和研发基地。伟世通在2013年把其持有的延锋50%的股份卖给了中国合作方华域汽车延锋。延锋又在 2014年与江森自控以70∶30比例组建的合资企业,生产车门镶板、仪表板和控制台。
可见,华域汽车已经不限于中国市场,他们布局的重点已移至全球。虽然这次没能收购江森自控旗下业务,但延锋与江森的合作已非常深入,其抢盘江森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比其他座椅企业更有优势。据业内人士预计,在座椅配套市场上,华域汽车将有实力与李尔、佛吉亚、丰田纺织相抗衡。
责任编辑:Kris